無論是當前的信息化社會還是即將到來的數字化社會,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顛覆了人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,其給我們帶來的便利也毋庸置疑。 另一方面,在日常工作生活中,我們也經常聽到服務器這個詞,但這個熟悉的名詞卻像個陌生人一樣,從未在視野中出現過,這也使得不少朋友疑惑道,服務器究竟是什么東東?它又起到什么作用? 對此,本文也將以科普形式,向各位讀者闡述服務器的基本概念、結構組成及市場現狀,達到去”小白“目的。 服務器基本概念 按照百度百科解釋,所謂服務器 ,指的是一種管理資源并為用戶提供服務的計算機設備。從廣義上來講,服務器是指網絡中能為其它機器提供某些服務的計算機系統;從狹義上來說,服務器特指某些高性能計算機,通過網絡對外提供服務。 可能這個說法過于官方,簡單來說,服務器就是在我們在上網時,對用戶的每一次搜索、訪問分析處理后,再回傳給用戶的這樣一個平臺。所以說,整個互聯網,最離不開的,就是服務器。 同時,我們之所以不常見到服務器,是因為服務器大多在專門的機房或者數據中心托管,有嚴格的使用和散熱規范。 在分類上,若按照體系架構來分的話,服務器主要可分為x86服務器和非x86服務器。其中,x86服務器憑借價格、擴展優勢,成為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非核心應用的主要選擇,同時,x86服務器也是當前市面的主流服務器。 非x86服務器指的是采用RISC或EPIC架構,采用UNIX和其它專用操作系統的服務器,其代表產品便是IBM的大型機、小型機,該類型服務器性能強勁、穩定性好,同時較封閉,是金融、電信等大行業核心系統的首選。 從形態上,服務器可分為塔式服務器、機架式服務器和刀片服務器。其中,塔式服務器個頭與電腦主機接近,但比電腦主機稍大;機架式服務器采用統一標準生產,形態與交換機接近,刀片服務器形態則如其名字一樣,可像刀子一樣“插”入標準高度的服務器機箱內,每個機箱可以接入多個刀片單元。 服務器組成 若還覺得服務器比較抽象的話,可將其理解為超強的電腦。之所以這樣比喻,是因為在硬件上,服務器的各組成部件與電腦幾乎相同,都需要處理模塊、內存模塊、存儲模塊及網絡模塊。 不同于普通電腦,服務器的這幾個模塊的性能都遠遠高于電腦。以處理器為例,服務器所使用的處理器主要為英特爾的至強及至強可拓展系列,同時和AMD的EPYC系列,對應的電腦處理器則為酷睿、銳龍等。簡單對比性能的話,從其核心數和售價便可大致感受下,以英特爾的處理器為例,電腦所用的酷睿X系列,最高達到18核心,而服務器所用的二代至強可拓展,核心數可達到56個,售價嘛,可自行對比。 同樣,在內存上,配備32GB、64GB DDR4內存的電腦已經可以算是佼佼者,而服務器,動輒128GB、256GB起步,同時支持24個、48個DIMM插槽擴展,最大支持幾個T的內存容量。